熟女之家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查看: 838|回复: 0

宝宝积食不吃饭?试试小儿推拿独穴疗法[5P]

[复制链接]

20

主题

0

回帖

1

积分

一级会员

Rank: 1

积分
1
发表于 2019-1-19 11:43:1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  积滞是小儿内伤乳食,停聚中焦,积而不化,气滞不行所形成的胃肠疾病,以不思乳食,食而不化,脘腹胀满疼痛,嗳腐吞酸,大便不调为临床特征。西医中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和本病相似。
  

  积滞与伤食、疳证等均有密切关系。若伤于乳食,经久不愈,病情进展,可变成积,积久不愈,迁延失治影响小儿的营养和生长发育,形体日渐羸瘦,可转化成疳。故前人有“积为疳之母,无积不成疳”之说。
  01
  病因病机
  乳食不化
  小儿脾常不足,胃肠嫩弱,若乳食不节,喂养不当,易伤于饮食,较大儿童过食肥甘厚味、生冷或难以消化之物,均可损伤脾胃,致使脾胃受纳运化失职,升降不调,乳食宿久停滞不消而成积滞。
  脾胃虚寒
  小儿胃气虚弱,或病后体虚,脾气虚损,则难于腐熟水谷,如乳食不当,则易停蓄不消,形成脾虚夹积之候。
  

  02
  辨证论治
  乳食内积
  症状:食欲不振,呕吐乳片,或呕吐酸馊乳食,腹胀并痛,大便酸臭;或手足心热,烦躁多啼,夜卧不安;舌红苔腻,脉滑数,指纹紫滞。
  治则:消食导滞,调理脾胃。
  取穴:以“烦躁多啼,呕吐乳片或酸馊食物,大便酸臭,乳食积滞”为主症者:顺时针摩腹15~20分钟。
  方义:乳食停滞,郁结不化,积滞蕴结中焦,则胃气上逆,腐秽内结。顺时针摩腹可消化乳食,和中导滞。
  文献摘录:《厘正按摩要术》:“摩腹,用掌心团摩满腹上,治伤乳食。”
  以“手足心热,烦躁多啼,夜卧不安,大便臭秽或秘结,食积化热”为主症者:掐揉小横纹15分钟。
  操作:以拇指甲掐之,继以揉之,称掐小横纹。
  

  小横纹
  脾胃虚寒
  方义:食结于阳明,郁结化热,以致手足心热,烦躁多啼,大便秘结。掐揉小横纹可消食导滞,退热除烦。
  文献摘录:《厘正按摩要术》:“小横纹,在四横纹之上,指节横纹处……能退热除烦。”
  脾虚夹积
  症状:面色萎黄,困倦无力,夜眠不安,不思饮食,食则饱胀,腹满喜按,呕吐酸馊,大便溏薄或夹有乳食残渣,唇舌色淡,舌苔白腻,脉沉细而滑,指纹多淡红。
  治则:健脾助运,消补兼施。
  取穴:天门入虎口法20分钟。
  操作:医者用大拇指面自大指根经虎口推向食指命关处。
  

  天门入虎口法方义:脾失健运,脾阳不振,不能化生精微,以致气血俱虚,不思饮食,食则胀满。天门入虎口可顺气生血,健脾消食。
  文献摘录:《万育仙书》:“天门入虎口:生血顺气……《厘正按摩要术》:“天门入虎口法:法主健脾消食。”
  【食疗方】
  1.鸡内金30g,研成细粉,加适量白糖拌匀。每日2~3次,每次服1~2g。适用于乳食内积证。
  2.粟米60g,红糖适量。将粟米饭蒸好,炒焦焙干,研成极细粉末,用红糖水冲服,每日2次,每次服2g。适用于脾虚夹积证。
  

  鸡内金:归脾、胃、小肠、膀胱经。健胃消食,涩精止遗,通淋化石。
  03
  调护
  家长要帮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,不要让孩子处于过饥或过饱的状态,在选择食物时,不仅要注重营养,还要注意食物是否容易消化。让孩子少吃零食,家长发现孩子偏食要及解决。
  

手机版|小黑屋|熟女之家

GMT+8, 2025-2-2 19:54 , Processed in 0.076464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3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